鹿血片-健康信息服务

 


返回首页 返回信息列表

 

2023中美俄艾滋病人数对比:俄罗斯119万,美国120万,中国意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虽然艾滋病的基因溯源证据显示这种病毒来自非洲大陆,但是两个实锤证据却表明这种传染病恐怕和美国的关系更紧密。

一方面全球首次报告艾滋病确诊病例正是在1981年的美国洛杉矶另一方面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的艾滋病死亡患者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外籍游客。

图片说明

艾滋病具有潜伏期长(4~7年)、治愈率低等特点,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挽救艾滋病患者的生命。

早在1988年世卫组织就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各国卫生部门每年都会公布本国艾滋病防控领域的成果。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底俄罗斯艾滋病确诊患者有119万,美国是120万,那么我国有多少呢?

图片细节

一、形势严峻的俄罗斯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上三常”中人口最少的国家,截至2023年底这个版图面积全球第一的国家,全国人口只有1.44亿人。然而,俄罗斯的HIV感染率却是中美俄中最高的。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虽然在2014—2023年期间俄罗斯艾滋病感染率大幅下降27.1%,但是截至2023年底该国依然有将近千分之8.3的人口患有艾滋病。

图片细节

俄罗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艾滋病患者呢?

首先,非法性服务泛滥是俄罗斯艾滋病防治最大的难题。虽然俄罗斯法律明确禁止性服务,非法性工作者最高需要缴纳2000卢布罚款;但是这种折合人民币只有两三百元的轻微罚款,显然无法遏止泛滥的非法性服务。

根据来自俄罗斯“习俗警察”基金会的数据,俄罗斯接受过非法性服务的人口占比超过30%。

图片细节

另外,严重的经济衰退问题也让俄罗斯艾滋病防治难上加难。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经济在人口负增长、石油依赖症以及西方打压的多重压力下持续衰退。

糟糕的经济基本面不仅会让更多走投无路的俄罗斯美女加入非法性服务行业,还会严重影响医疗部门防治艾滋病的工作。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俄乌冲突似乎成了俄罗斯艾滋病防治的转折点。根据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透露,在去年血液检测率大幅提高超过70%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俄罗斯接受血液检测的人数又增加了6.8%。

图片细节

虽然这种血液检测率猛增的现象主要和俄乌冲突的国防动员令有关,但是客观来说这确实促进了俄罗斯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工作。

二、美国的顽疾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完整的艾滋病研究体系,并且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还设立了多项艾滋病防治计划。比如2010年奥巴马亲自批准的“国家 HIV/AIDS 战略”,就在艾滋病预防、检测和治疗等领域投入大量财政预算

图片细节

按理说老美早就应该摆脱艾滋病的困扰了,但是直到2023年美国依然有多达120万艾滋病患者,占比高达千分之3.6。技术和钱都不成问题的老美,为什么解决不了艾滋病的顽疾呢?

第一,无法根除的药物滥用问题。虽然美国一直想把芬太尼滥用的“锅”甩给我国,但是白宫政客显然无法在大麻滥用的问题上推卸责任。在24个州合法吸食大麻的影响下,美国出现了多达900多万名“瘾君子”,这些人因为经常共用注射器很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通常不会接受正规检测和治疗。

图片细节

第二,极端自私的“选票政治”问题。让人感觉难以理解的是,在全美各地实行免费检测的情况下,竟然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患者。

根据美国网站提供的数据,美国有大约13%的艾滋病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检测服务。美国官方为什么不强制或者积极鼓励这些人接受检测呢?原因很简单,极端自私的政客不愿承担失去选票的风险。

图片细节

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老美发布了一份“抗艾战报”:过去五年中美国艾滋病感染率下降12%。然而,这份数据的背后恐怕更多是掩耳盗铃的笑话。

三、出人意料的我国

根据来自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增加大约11万人,截至去年底全国艾滋病患者规模已经达到129万人。虽然我国艾滋病发病率仅为千分之0.9,但是129万这个数字依然超过很多网友的想象。

图片细节

种花家明明比毛熊、老美保守得多,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艾滋病患者呢?

首先,性教育缺失让大学生成为艾滋病高发群体。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很少有家长、老师会给孩子传授正确的性教育知识,并且很多家庭和学校还会给学生灌输“高中拼命学,大学轻松玩”的错误观念。

根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及婚育意愿现状问卷调查》,有八成以上的大四学生支持婚前性行为。

图片细节

特别让人担忧的是,在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完全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比例只有八成。大学生情侣分分合合的情况非常普遍,不采取保护措施所造成的艾滋病感染风险非常大。

其次,崛起的LGBT文化也让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过去集中在经济落后地区的“非法血液采集型艾滋病”,正在向“LGBT型艾滋病”转变。

图片细节

结语

艾滋病并不是多么可怕的疾病,并且我们也不该把它和个人道德水平联系在一起。

只要各国可以切实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让尽可能多的艾滋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明显缩小艾滋病传播范围。

图片细节

 

 

  • 上一页:影响全球超9亿人群!减重药又一重大适应症获批,不仅仅治“打呼噜”
  • 下一页:小寒至,阳气始,养生正当时,医生:多吃这几物安稳养生过冬天!
  •